学院新闻
位置: 学院首页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法治教育公开课—直击庭审现场 以案释法筑牢法治防线

日期:2025-05-16     共阅:

5月15日,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托中国庭审公开网,组织师生开展了“直击庭审现场,以案释法筑牢法治防线”法治教育公开课活动。20余名师生通过线上平台“沉浸式”全程观摩刑事案件庭审,在司法实践的鲜活课堂中接受法治洗礼,强化防诈意识,厚植法治信仰。

随着法槌声响起,一场聚焦诈骗犯罪的庭审正式开始。审判长以严谨的职业素养把控庭审节奏,公诉人通过宣读起诉书,出示电子数据、证人证言等多类证据,完整还原了被告人李某利用社交软件虚构身份、编造虚假身份信息骗取被害人财物的犯罪事实。被告人当庭认罪悔罪,庭审各环节规范有序、环环相扣,生动展现了刑事案件一审普通程序的完整流程,让师生直观感受到司法裁判的严肃性与证据规则的专业性。

观摩结束后,张娇老师组织开展了“庭审+防诈”双主题研讨。师生围绕“司法程序中的角色分工”“人民陪审员制度实践”等法律问题展开热烈讨论,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深入解析庭审各环节的法治内涵,深刻体悟“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针对近期频发的“取件码复合式骗局”“AI诈骗”等新型网络诈骗手段,师生结合庭审案例展开情景化分析,总结出“三不原则”—不轻信、不转账、不透露,和“四要做法”—要核实身份、要保留证据、要及时报警、要学习法规,形成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导向的防诈指南。研讨中,师生一致认为,此次庭审案例既是了解司法活动、剖析犯罪心理的法治教材,更是警示大学生筑牢防诈思想防线的生动范本。

此次活动创新了我校法治教育形式,将庭审现场转化为思政课堂,通过“以案释法—以法论事—以事育人”的闭环设计,实现了法治知识传授、防诈能力培养与法治信仰培育的有机统一。观摩师生深刻认识到,网络诈骗不仅是法律问题,更是价值观扭曲的社会问题,大学生既要提升法律素养以明辨是非,更要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以固本培元。中国庭审公开网作为司法公开的重要平台,为高校开展沉浸式法治教育提供了优质资源,让师生在“云端”即可感受司法的温度与力度,切实增强了法治教育的亲和力与实效性。

未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秉持“大思政”育人理念,构建“理论课堂—实践体验—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法治教育体系,常态化开展庭审观摩、模拟法庭、防诈宣讲等活动,将防诈教育纳入新生入学教育、毕业生就业指导等关键节点,引导青年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通过高质量法治教育夯实校园安全防线,为培养德法兼修的时代新人、推进依法治校和法治社会建设贡献高校力量。(通讯员:王艳春 撰稿:李霖 审核:姜强)


下一篇:粮油学院与马克思主义学院联袂打造课程思政与粮食安全融合育人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