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位置: 学院首页 > 正文

校地联动 打造“红色+”商务思政品牌

日期:2023-09-28     共阅:

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学校党委领导下,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红色基因重要论述和上级部门关于传承红色基因文件精神,以胶东老区丰富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托,打造具有商务特色的红色文化学习宣传之路。

  “品说观悟行”,打造红色文化精品课程

  作为思政教学的主阵地,马克思主义学院不断尝试把胶东红色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形成了一批独具特色的精品课程。《走近胶东红色文化》《说胶东故事传红色基因》《烟台历史风云人物》等特色课程先后立项为山东省社区精品资源共享课。

  通过“红色文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一方面,把红色资源转变为实践教学的“活教材”,让教师能够“有话可讲”,让学生能够“有事可做”;二是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体验红色人物的经历,体会理论的生命力,让教师能够“照实宣讲”,让学生能够“情有所动”。目前我校形成的常规实践教学活动有“我来讲党史”“党史知识竞赛”“红色文化主题知识竞赛”“红色趣味运动会”“爱国主义影片放映”等。近日,在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第六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中,我校选送的作品《一封红色家书,满纸家国情怀》和《百年大党仍少年 中国共产党的青春密码》分别荣获一等奖和优秀奖。

“请进来,走出去”,建红色教育实践基地

  利用胶东地区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筹划建设一批高质量、有内涵的社会实践基地,学校与许世友在胶东纪念馆、雷神庙战斗纪念馆、海阳地雷战遗址、抗大三分校等校外红色教育基地建立联系,定期带学生参观学习,邀请专家学者来学校现场教学。在弘扬胶东红色文化的同时,实现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学校成功举办山东省“红色文化传承和红色文化进课堂”主题学术论坛,省内十余所高等院校的50余名社科专家参加;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作为专家受邀参加了中共栖霞市委组织部召开的“胶东抗大精神教育基地建设工作座谈会”和烟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的烟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专家座谈会,在会议上就胶东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弘扬作重点发言。我校在胶东红色文化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社会影响力。

“多途径,接地气”,拓展红色文化教育渠道

  积极发挥多渠道媒体作用,利用微博、微信等客户端向学生推送与红色文化内容相关的文章、漫画、视频、帖子,在网上与学生们交流、探讨。组织骨干教师拍摄了《说胶东故事 传红色基因》《追寻红色印记 讲述胶东故事》等系列视频,在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定期推出展播,取得了良好效果。

  建设红色文化宣讲团,致力于宣传红色文化,让大学生和社会听众能从老一辈共产党人那里继承革命精神和坚定信仰,立志做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齐发力、显成效”,教科研取得丰硕成果

  近年来,我校红色文化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省、市各级部门立项的红色文化相关课题10余项。其中,由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主持的《胶东红色文化进课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项目被山东省教育工委立项为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十大建设计划重点项目,资助经费20万元。此外,共发表红色文化主题文章十余篇,出版辅导教材1部,学生作品集2部。

  在红色文化宣传学习活动中,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依托胶东地区丰富红色资源,切实发挥校园文化育人主阵地作用,构建红色文化育人新格局,讲好红色胶东故事,继承和弘扬红色胶东精神,让学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积极投身于学校高质量发展,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实践。(撰稿:孙猛 审核:姜强 杨宁)

上一篇: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革命精神 ——思政部党支部在胶东红色文化陈列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下一篇:马克思主义学院“三字诀”助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